從去年11月疫情政策重大優化到12月各地感染人數陸續達峰,再到一月份春節假期,相關機構的工作,特別是投資安排工作到二月份才算基本恢復。同時,還需梳理去年年末的投資工作受阻的遺留問題,同樣需要時間;
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也是處于慢修復的過程中。去年地方政府財政狀況吃緊,收支失衡加劇,同時面臨債務到期償還壓力(據統計,2022年全年地方政府債券到期償還本金和利息合計為3.9萬億元,同比增長約8.4%;2022年地方政府債券支付利息首次突破1萬億元關口,達到11211億元)。因此,釋放的大量流動性中很大的一部分要用于幫助地方政府借新還舊(地方約86%償債本金來自借新還舊),難以全部用于新增投資。同時提示不必對42crmo無縫鋼管切割市場上城投債的違約風險過度擔憂:充沛的流動性釋放背景下難以形成城投有規模違約的系統性風險;
由于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,中央財政對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并未因為經濟壓力放松,反而有所加強,包括對資金審批和使用的審核也變得謹慎。同時,央企國企對基建的投資力度加大但也對投資流程加強了管理;
基建投資和地產投資在過去是一對孿生兄弟,相互支持匯成投資動力。今年的地產投資缺位,基建靠前發力托底經濟發展,雖然力度可期,但力量還略微單薄。 |